蘑菇食用须知
野生蘑菇中毒,是我国近年来食物中毒事件中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,那为啥人们对野生蘑菇依然如此钟爱呢?
第一,不要钱
这个应该是最主要的原因,它们唾手可得,无需付费。殊不知,野生蘑菇不要钱,但要命。
第二,更美味
松茸、鸡枞菌(蚁巢伞)、美味牛肝菌、松乳菇等这些野生蘑菇,确实风味独特。然而这类蘑菇,现今都无法人工培养。
第三,太多了
我国的野生蘑菇资源非常丰富,分布还很广泛。每年夏秋季节,乡村林地、草地,城市园林,随处可见肉厚肥美的野生蘑菇,长得一副人畜无害的样子,让人垂涎欲滴,食欲拉满。
第四,好刺激
网络上蘑菇中毒出现幻觉的视频,既搞笑,又刺激,促使一些人把吃毒蘑菇看小人当做人生目标。
华西急诊中毒组专家说:目前对于蘑菇中毒其实缺乏特效解毒药,对于重症中毒只能依靠血液净化、人工肝或肝移植等治疗,价格昂贵、技术要求高,说句大家听得懂的话就是,后果很严重,治疗很困难!
有毒的蘑菇和无毒的蘑菇,其实只有一个区别 —— 你怕死,还是不怕死。
食用蘑菇,避免中毒,要注意一下几点:
一、选购人工培养的食用蘑菇,谨慎尝试野生蘑菇
人工培养的商品蘑菇物种,都是经过择优选择驯化培养,食用安全,可以放心选购食用。同时需要注意,不要选购老熟、过期、变质的蘑菇,食用前任然要充分烹饪,拒绝生食蘑菇。
对于松茸、鸡枞、美味牛肝菌、松乳菇等这类易于辨识的传统大宗野生蘑菇商品,可以放心购买食用。对于鹅膏菌类群、牛肝菌类群等容易混淆的野生蘑菇商品,一定要谨慎购买食用,尽量少食。
二、集体用餐,禁止食用野生蘑菇
学校食堂、集体食堂、居民宴席、大型会议等群体聚餐,禁止加工烹饪、食用野生蘑菇,防止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。
三、没有辨别能力的人不要采食野生蘑菇
没有历代传授的采集经验,也没有经过专业学习,是不能随意采食野生蘑菇的。
在有历代采食野生蘑菇的地区,有一些有采集经验的人,可以分辨多数毒蘑菇。但是,对不熟悉的野生蘑菇、过于幼小难以识别、过于老熟甚至已霉烂的野生蘑菇,都不要采食。
有些可食野生蘑菇和毒蘑菇外形极为相似,甚至混合生长在同一块区域,很容易混淆,难于分辨,如遇到这些种类,就都认为有毒,不要采食。
在我国西南和东北地区,采集、销售、食用野生蘑菇有着悠久历史,然而,这些地区也是每年中毒和死亡人数最多的地方。有些毒蘑菇和可食蘑菇的外观形态特征实在太相似了。
四、购买和食用野生蘑菇干品一定要谨慎
南方的牛肝菌、红菇,北方的口蘑、香蘑是我国干制野生蘑菇的主要产品。但这些产品都曾经发生过食用中毒并引起死亡的案例。民间对蘑菇的称呼一般都是非常笼统的,有的同一名称可能是跨越了科、属的不同物种。
受从业者鉴别能力和责任心所限,混入有毒甚至剧毒的蘑菇的可能性很难排除。因此在购买、食用野生干蘑菇时一定要抱有戒备之心,认真观察产品的品相是否具较好的一致性。
主要分别观察菌柄、菌肉、菌褶或菌管、菌盖表面的色泽,菌柄和菌肉的纹理、虫口形态及变色情况等是否相似。如果个体之间的色泽、形态差异明显,应当剔除,个体品相差异较大又无法鉴别的蘑菇应该放弃购买和食用。
五、食用蘑菇要先焯水再烹饪,并充分熟透
无论是野生蘑菇,还是人工培养蘑菇,都建议先焯水,再进行其他方式烹饪。虽然可能会导致蘑菇风味减少,但可以较大程度的降低中毒风险。
六、食用蘑菇时避免饮用含酒精的饮料
喝酒和饮用含有酒精的饮料,会诱发一些毒蘑菇中毒,如人工培养的鸡腿菇,食用时只要不同时喝酒,是没有中毒情况发生的。但在食用时同时喝酒,个别人就会出现呕吐、腹泻等胃肠炎型中毒症状。
在误食一些神经精神型牛肝菌时,饮酒会增加中毒程度,加重中毒症状,延长恢复时间。
七、疑似中毒后及时催吐,立即送医。
食用野生蘑菇后的15天内,只要出现恶心、呕吐、腹痛、腹泻等不适症状时,必须立即就医。
如果在食用2小时内就有症状发生,可大量饮用温开水或稀盐水,然后用筷子、手指、汤勺等硬质东西刺激其咽部,进行催吐,尽快排出体内尚未被吸收的残余蘑菇,减缓有毒物质的吸收,然后立即就医。
让患者饮用少量盐糖水,补充体液,防止中毒者脱水导致休克。
就医时,最好一并带上食用过的野生蘑菇样品。就医后,给医生讲述食用野生蘑菇的情况,积极配合医生诊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