蘑菇标本采集须知

   

采集蘑菇标本的目的,是为了充分认识蘑菇,以便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交流,为分类提供原始依据,为培养利用提供丰富的种质资源。

   

一、采集利用流程

   

二、准备工作

(一) 时间安排

采集标本的季节,应该根据蘑菇的生育特性来确定。

大多数的蘑菇都是在多雨的夏秋季节繁殖生长,因此一般是安排在这个季节进行采集。

羊肚菌科、马鞍菌科这些类群的物种,多数只在春季发生,所以要采集这类物种就要在春季进行。

一些多年生层孔菌类群,虽然可以全年采集,但是在夏季和秋季可以采集到正在弹射孢子的子实体,所以夏秋季节才是它们的最佳采集时节。

若要对一个地区的蘑菇资源进行全面调查,则需要在这个范围内每周采集一次。

具体采集时间,安排在空气湿润的上午适宜。早上蘑菇成熟度不高,可以观察到蘑菇成熟的过程。午后,多数生长迅速的伞菌类,都已经弹射孢子、老熟变形、甚至被昆虫咬得残缺不全。 最重要的是,出行太晚,蘑菇往往会被附近采菇人采走或破坏掉了。

(二)路线确定

采集路线和采集地点,可以根据蘑菇野外生长的习性来确定,一般在潮湿的落叶层或腐殖质丰富的地上,枯死的树干、树桩和倒木上,野生蘑菇较多。

找一位采集地附近经常采集蘑菇的村民作为向导,可以大大提高采集效率。

特别注意的是,夏秋季节雨水多,常常发生洪水、塌方、泥石流等自然灾害,一定要注意关注采集地的气象预报和地质灾害警示,不要在危险时段和地段进行野外采集。

(三)工具准备

在采集前需要准备的用具主要有以下几类:

安全着装: 长袖衣服、长裤、帽子、雨靴;手机、对讲机、雨具、手电筒、熏蚊器、采集区域地图。

采集工具: 短刀,枝剪、手锯、铁铲、锄头、镊子、毛刷

储运工具: 吸水纸、蜡纸、纸袋、纸盒、塑料袋、玻璃直管、标本盒、标本篮、背篓、烘干器

观察工具: 海拔仪、指南针、温湿度计;卷尺、、游标卡尺、放大镜、解剖镜、显微镜

文具用品: 标本号牌、记录表格、笔记本、铅笔、橡皮擦。

摄影工具: 数码照相机、三脚架、快门线、补光灯、反光板 、背景软布。

分离工具:孢子印采集纸、空白PDA、解刨刀、打火机、酒精灯、分离罩。

医疗药品: 创口贴、外伤药、蚊虫叮咬药、消毒酒精、碘伏、腹泻药。

食品: 饮用水,提前真空包装的即食食品。

显微观察、标本制作、分离培养等工作需要的工具,准备好后放在临时驻扎地,不需要带到野外。

   

三、采集方法

(一)标本采集

由于菇类繁殖生长的基物不同及形态结构的差异,所以采集的方法也有所不同,但是无论用何种方法,都要保持子实体的完整性,除了要保护好易脱落的菌环、菌托和鳞片等附属物外,在挖取时对长在基质内的菌体更要特别注意保护。

生长于潮湿的落叶层或腐殖质丰富的土地上的菌类,其中有不少菇类的菇柄生长在土层中不深,例如蘑菇属、口蘑属、鬼伞属、乳菇属和红菇属等,只需用小铲轻轻铲起,即能获得完整的子实体。

有一些种类的菇柄生长在土层里的部位很深,如蚁巢伞、长根膜褶菌等,它们的菇柄在土中延伸成很长的假根,就必须用铁铲细心的挖掘,以获得完整的菇体。

生长在树干、树桩、树木及倒木上的,可用小刀将树皮部分连同子实体一起剔下。在用刀剔取时,要注意菌柄着生的深度,如金针菇、香菇、侧耳等的菌柄生长较浅,用刀浅剔即可获得完整的子实体。

有些种类(如蜜环菌属中的多数种类)的菌柄伸入基质较深,就必须深剔。对生长于小树枝上的,可将子实体连同枝条一起剪下。

采标本时,对那些肉质或胶质菌类,切勿在菌柄或菌盖上留下指印,以免破坏其外膜,失去子实体所固有的特征。

注意,一般要求采集不同发育时期的标本,采集的标本要有代表性,并有一定的数量,这样研究分析的结果才会更准确。

(二)标本包装放置

采到标本后,随即系上纸牌,一般种类可用白纸包好,对粘滑的种类要用蜡纸包好,再放入标本盒里。

对柔弱易碎、或速腐的种类,可按菇体大小,现做漏斗形纸袋,将菇体菌柄向下放在袋里,袋口用手指拧好,再将其放入扎有孔的纸盒里,然后装在标本篮中,以防压坏。

对个体很小的种类,可装在玻璃直管中。

大型的木质蘑菇标本,可用白纸包好后直接装入标本篮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