蘑菇标本记录规范

   

及时、规范的记录蘑菇标本特征,是鉴定蘑菇物种最重要的一手资料,包括摄影和文字记录。

一、摄影记录

   

蘑菇的个体较小,又常在阴暗的环境中生活,因此拍摄蘑菇对拍摄者和摄影器材都有较高的要求。

摄影器材:数码单反相机、近景镜头、常规镜头、三脚架、快门线。

拍摄要领:小光圈、三脚架、长时间曝光、关掉闪光灯。

标本采集前,编写好采集号,先用经纬相机连同蘑菇生境和标本号牌一起拍摄,可有效记录采集地经纬度和海拔信息、周围植被等信息。

然后拍摄原生照片。在原地把不同发育时期的蘑菇排列整齐拍照,把蘑菇的正面、侧面、反面分别拍摄,注意必须要保证蘑菇完整。最后选一到两个具有代表性的蘑菇,纵剖切开,拍摄剖面。

标本带回后,进行显微观察的时候,也要进行显微摄影,拍摄记录担子、子囊、孢子等形态特征。

   

二、文字记载

   

标本采集时,要一并详细记录,不可在事后凭回忆进行描述,以免失实。野外记载的项目如表1所示,此表填写要一式两份,一份留底备查,一份随标本存放。每份标本都要按表格顺序编号,表上的号码要与系在标本上的纸牌号码相同。要记载的内容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。

   

   

   

(一)基本情况

   

名称——先暂填地方名,待鉴定后填写中文学名和拉丁文学名。

采集地——行政区划村落名称,具体到某山头或田块等,尽可能达到能根据此记录重新来到采集地。同时还有记录经纬度、海拔高度。

价值——可根据采集地居民介绍,并在鉴定后查阅相关文献做初步确认。

生物量——根据采集到的标本,进行单个称量和整丛称量,并记录重量范围。条件允许,最好将不同发育时期的标本进行单独称量记录。

   

(二) 生境

   

生境──针叶林、混交林,草原,林间草地,田野,溪边等,如有可能最好记录下植物名称。

植被──周边相关的植物名称。

着生基物──立木、倒腐木、树桩、树根、虫体、植物活体、白蚁巢、菌体上等

着生位置——地上、土中、苔藓间、落叶中、肥沃地、粪便上

着生状──单生、散生、群生、簇生、丛生、叠生等。

   

(三) 子实体形态特征

子实体整体

子实体整体的形态──脑状,鞍状,钟状,吊钟形,脑髓形,蜂窝状,瓣片状,耳状,垫状而扭曲,匙状,伞状,笔形,多分枝且分枝末端扁平成瓣片、分枝成珊瑚状、多次散状分枝,子实体闭合只在孢子成熟前才开裂或始终不开裂、成熟时开裂并延生出长柄柄的上部有粘而臭的孢体、成熟时不伸出长柄)

子实体质地── 胶质、肉质、蜡质、革质、脆骨质、木栓质。

子实体自溶── 老熟后是否有自溶现象。

子实体汁液── 受伤后是否流出汁液、汁液颜色、多少等。

子实体气味── 无味、香、臭、闷 等。

子实体口感── 无味、甜、苦、麻 等。尝试口感后要立即吐掉,以免遇毒蘑菇中毒

菌盖

菌盖形状──半球形、钟形、圆柱形、圆锥形、斗笠形、杯形、扇形 等 。

菌盖的厚薄──厚薄、靠近菌柄位置的厚度,以毫米为单位。

菌盖的直径──子实体成熟后,菌盖展开时的直径,以厘米为单位。

菌盖的颜色── 整体颜色,局部颜色,受伤后变色等。

菌盖边缘──开裂、条纹、内卷、外卷 等。

菌盖表面黏滑否──表面是否有黏滑感,以及黏滑层多少。需要在新鲜湿润的时候观察记录。有的蘑菇初期黏滑,老熟后就不再黏滑。

菌盖的表面附着物── 鳞片、颗粒、绒毛、网纹 等。

菌肉

菌肉厚薄──靠近菌柄位置厚度,以毫米为单位。

菌肉组成──是否有泡囊细胞,需经显微观察后再做记录 。

菌肉颜色──菌肉初期颜色,受伤后变色情况,变色时间 等。

菌柄

菌柄着生位置──着生在菌盖的位置,中生、侧生、偏生 。

菌柄形状── 圆柱、纺锤、棒形等 。

菌柄基本形状── 球状、根状、杵状 等 。

菌柄大小── 有无、长度和直径,以厘米为单位。

菌柄颜色── 整体和局部颜色,受伤后变色情况 等。

菌柄质地── 肉质、纤维质、脆骨质、胶质等。

菌柄与菌盖连接──连接的牢固程度,易分开、难分开 。

菌柄内部──实心、空心,紧实、松软 。

菌柄附着物──光滑、纤毛、粉末、鳞片、腺点、丝光 等 。

菌柄网纹 ── 有无、粗细。

菌环

菌环有无──有无、单层、双层 等。

菌环连接──易脱落、可移动、牢固 等 。

菌环质地──膜纸、丝状 等 。

菌环颜色──菌环颜色、受伤变色等 。

菌环形态──环状、鳞片状、粉末状 等 。

菌托

菌托有无──有、无、易消失 。

菌托形状──杯状、苞状、鞘状、瓣状、鳞茎状、颗粒状、环状 等 。

菌托颜色──菌托颜色、受伤后变色等 。

菌托附着物──光滑、粉末、纤毛 等 。

假根

假根有无──有无假根 。

假根形态──菌柄基部形成延伸而成似根状,伸入很深的土层中;菌柄基部形成粗壮的菌丝束,也称其为假根,很脆弱易折断。

假根颜色──假根表面颜色、内部颜色、受伤后变色、老熟变色等 。

子实层

子实层 ── 明显、不明显 。

子实层形状──褶状、稜状、褶孔状、孔状、管状、齿刺状、平滑 等 。

子实层着生位置 ── 菌盖向地面、菌盖背地面、子实体外表面 等。

菌褶

菌褶着生方式── 与菌柄的位置关系,离生、直生、弯生、延生、见于两种之间 等。

菌褶质地── 蜡质、非蜡质。

菌褶排列 ──等长、不等长;放射状、网状 等 。

菌褶宽度 ── 以毫米为单位。

菌褶密度 ── 密、稀、中等 。

菌褶边缘 ── 平滑、波浪、锯齿状 等。

菌褶与菌盖连接 ── 是否容易分离。

菌褶网丝──是否有网丝 。

菌褶缘囊体 ── 有无缘囊体。

菌管

菌管孔口形状──圆形、菱形 等 。

菌管排列── 是否放射状。

菌管密度──每毫米菌管数量。

菌管连接菌盖──易分离、不易分离 。

菌管颜色── 管外颜色、管里颜色。

孢子印

孢子印形状──圆形放射状、不规则形状 等。

孢子印大小── 以厘米为单位。

孢子印颜色── 白色、粉红色、锈色、褐色、青褐色、紫褐色、黑色 等 。

担子

担子形态 ──有、无;形状、分隔、(分隔、横分隔) 等 。

担子大小 ── 以微米为单位。

担孢子数 ── 一个担子上担孢子的数量。

缘囊体

缘囊体形态 ── 缘囊体形态。

缘囊体大小 ── 以微米为单位。

子囊

子囊形状 ──球状、纺锤状、袋状、线状 等 。

子囊大小── 以微米为单位。

子囊内孢子数量──单个子囊内,子囊孢子的数量 。

侧丝

侧丝形态 ── 侧丝有无、形态。

侧丝大小 ── 以微米为单位。

有性孢子

有性孢子着生位置──担子上、子囊内 。

有性孢子形状──球形、星形、卵型、多边形、长条形 等 。

有性孢子表面特征──光滑、有饰纹、有疣凸、有齿刺 等 。

有性孢子内部特征── 有泡状结构。

有性孢子颜色──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颜色 。

有性孢子芽孔──有无 。

有性孢子孢丝──有无 。

有性孢子梅氏液处理──淀粉质(变暗蓝色)、非淀粉质 。

有性孢子棉蓝试剂处理──嗜蓝性、非嗜蓝性 。

   

(四) 无性组织特征

菌落

菌落形态── 带状、圆形、不规则。

菌落颜色── 菌落颜色及受伤后颜色。

菌落生长范围──基物表面、基物内部、土中等 。

菌丝

菌丝显微形态── 分枝、平滑、弯曲、有序、杂乱等。

菌丝直径── 以微米为单位。

菌丝细胞核数量──单个菌丝细胞内,细胞核的数量,单个、两个、多个 。

菌丝有无锁状联合── 锁状联合有无及形态。

无性孢子

无性孢子类别──分生孢子、厚垣孢子、芽孢子等 。

无性产孢结构形态── 产孢结构整体形态,如颗粒状、粘液状、分枝状等。

无性产孢结构颜色── 产孢结构整体及局部颜色,伤变色等。

无性孢子单个形态── 圆形、椭圆型、长条型等。

无性孢子单个大小── 以微米为单位。

无性孢子单个颜色──显微观察时呈现颜色 。

菌核

菌核形态──不规则、球状、扁平状、颗粒状等 。

菌核颜色── 表面、内部颜色,以及受伤变色等。

菌核质地──肉质、木质、淀粉质等 。

菌核大小──整体大小,用厘米为单位。

菌索

菌索形态──根索状、髓状等 。

菌索直径──以微米为单位 。

菌索颜色──表面颜色、内部颜色、变色情况 。

共生菌根

共生植物──共生植物名称 。

共生菌根形态──菌根显微形态 。